杀虎口

  杀虎口

 

  地处晋蒙交界处的右玉县杀虎口关隘是最早的“西口”。“哥哥你走西,妹妹我泪花儿流”,这首家喻户晓的走西口名曲就诞生在这里。

 

  今天,当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杀虎口时,我们发现,几千年来作为军事重镇和商贾贸易通道的杀虎口,由军事文化和晋商文化交织融合所形成的独特的西口文化,让边关古隘杀虎口显得更加风流倜傥,卓尔不群。

 

  一部《乔家大院》再现了晋商的辉煌,而乔家商业的创始人乔贵发,当年正是从杀虎口出关到内蒙萨拉齐,和乔贵发一起创办“广盛公”的秦钺,正是杀虎口人。

 

  杀虎口城墙

 

  “走西口”,成就乔家辉煌。杀虎口成为晋商孕育地之一。从1690年开始,随着康熙皇帝西征,杀虎口已成为运送粮草的大本营,山西商人看准机会,随军贩送粮草,由此,成千上万的农民离开土地,走西口,到口外去。清政府也便在此设税关,政治经济达到鼎盛时期。杀虎口,商贾去集,车水马龙;日进斗金,坐拥荣华。杀虎口成为当年金光灿灿的豪商巨富之路,成为今日研究西口文化的“核心”地。

 

  曾经的荣耀总会风流云散,但文化的传承绵延不绝。如今,掩映在一片绿洲之中的杀虎口关隘更见其雄伟气势,瑰丽风采。杀虎口博物馆收藏了战争、兵制、晋商民俗的文化遗存。它见证了金戈铁马、烽火狼烟,沧桑玉帛,世道兴衰……

 

  站在杀虎口关隘上,在一望无垠起起伏伏的绿波中,古长城蜿蜒逶迤,烽火台沿山相望,古堡巍然屹立,古关口连绵不绝。这些“奢侈”的边塞历史人文胜迹构成边塞风光的独特景观。中原农耕、北方少数民族游牧,军事战争,民族融合,晋商出关,西口文化的核心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细节中逐渐积淀形成。

 

  杀虎口关楼

  主要景点:

  杀虎口:在右玉县城西北35公里处。还是外古代长城的一个重要天然关口。《朔平府志》里面记载有道:“长城以外,蒙古诸蕃,部落数百,种分为四十九旗。而杀虎口乃县直北之要冲也,其地在云中之西,扼三关而控五原,自古称为险要。”前世或今日杀虎口仍然又以重要的交通位置著称于世,京包铁路尚未开通之时,杀虎口乃是中原和漠南的通衢要道。杀虎口还以众多的人口,兴隆的商业,发达的文化,星罗棋布的古迹而远近知晓。

 

  外长城:明代所筑长城穿杀虎口而过,境内长城全长约84公里,古堡、烽燧林立,气势壮观,特别是杀虎口段,砖石砌面,筑有城楼、望台等,是明代抵御外来侵略的防御重地,也是清代晋商西出口外经商的主要“边防口岸”。

 

  右玉杀虎口

 

  杀虎堡:杀虎堡位于杀虎关东南1公里,由杀虎堡(当地人称作旧堡)、中关、平集堡(当地人称新堡)组成。杀虎堡在北,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,周二里,高三丈五尺。万历四十三年,在杀虎堡南百米外又兴建了一座同样规模大小的新堡,名为平集堡。后来由于边贸繁荣和人口繁盛,在两堡中间筑东西两墙,将两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城池,二堡之间被围起来形成一座封闭的关,名为中关。整个城堡平面呈“目”字型。

 

  博物馆:右玉县杀虎口博物馆成立于1976年,有藏品2000余件。2006年,博物馆从右玉县城整体迁移到杀虎口,进行了主题为“历史的驿站”的规划布展,展示了右玉独特的边塞文化、军事文化、晋商文化、西口文化以及生态文化,现与重新修建后的塞外古关杀虎口构成了一体,成为一道可观、可游、可研的亮丽的风景。

 

  右玉杀虎口

 

  苍头河生态走廊:山无头,水倒流。这是右玉的两大奇观。其中水倒流,指的就是苍头河水不像其他江河自西向东流或自北向南流,而是从南到北,从东向西流淌,在内蒙汇入黄河。这也是我市唯一一条流入黄河流域的河流。如今的苍头河现在已经成为右玉县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的核心景观区,也是北方黄土高原罕见的自然湿地景观。

 

  注:杀虎口位于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旅游区,从右玉县沿211省道西行30公里左右即到

 

  作为中原通往草原大通道的杀虎口,数千年来,人来车往,在坚实的玄武岩铺设的古驿道上,留下了深深的印痕,也留下了帝王将相、文人墨客吟诵的诗歌。

 

  (一)出车彭彭征猃狁

 

  在《诗经·风》中,就有《出车》诗曰:

 

  王命南仲,往城于方,

  出车彭彭,旗旌央央;

  天子命我,城彼朔方,

  赫赫南仲,猃狁于襄。

  (二)苏武三别生死情

  到了汉代,郅都、李广、卫青、霍去病,他们从这里出塞,挺进大漠,金戈铁马,驰骋疆场,留下的只是鲜血白骨,没有留下墨迹。苏武就不一样了。他持节从这里出使匈奴,心情很复杂。他从家里出发前,写下了《别妻》:

  结发为夫妇,恩爱两不疑。

  欢娱在今昔,燕婉及良时。

  征夫怀往路,起视夜何其。

  参辰皆已没,去去从此辞。

  行役在战场,相见未有期。

  握手一长叹,泪为生别滋。

  努力爱春华,莫忘欢乐时。

  生当复来归,死当长相思。

  苏武当年离家别妻,这不是最早“走西口”的吟唱么?恩恩爱爱的结发夫妻,为了明天离别,今夕尽情地欢娱吧,可是刚刚睡下,又怕征夫误了出发的时间,“起视夜何其”。“参辰皆已没,去去从此辞”。天刚半夜,就要起程,“去去从此辞”。中的两个去字,写出了无奈,写出了依依惜别之情。

  紧接着苏武又写了《别昆弟》:

  骨肉缘枝叶,结交亦相因。

  四海皆兄弟,谁为行路人。

  况我连枝树,与子同一身。

  昔为鸳与鸯,今为参与辰。

  昔者常相近,邈若胡与秦。

  惟念当乖离,恩情日以新。

  继而苏武又写下了《别李陵》:

  黄鹄一远别,千里顾徘徊。

  胡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

  何况双飞龙,羽翼临当乖。

  幸有弦歌曲,可以喻中怀。

  请为游子吟,冷冷一何悲。

  丝竹厉清声,慷慨有余哀。

  长歌正激烈,中心怆以摧。

  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得归。

  俯仰内伤心,泪下不可挥。

  愿为双黄鹄,送子俱远飞。

  苏武“三别”出塞,写尽了夫妻、兄弟、朋友间的生离死别,难舍难分的情谊。苏武的“出塞三别”,比之“阳关三叠”,更加柔肠寸断,揪心裂肺。

  (三)霍将军北伐震边庭

  当年卫青、霍去病没来得及写诗。到了北齐,虞羲到此写下了《霍将军北伐》的诗篇:

  拥旄为汉将,汗马出长城。

  长城地势险,万里与云平。

  凉秋八九月,敌骑入幽并。

  飞狐白日晚,瀚海愁云生。

  羽书时断绝,刁斗昼夜惊。

  乘墉挥宝剑,蔽日引高旌。

  云屯七萃士,鱼丽六郡兵。

  胡笳关下吹,羌笛陇头鸣。

  骨都先自聋,日逐次亡精。

  玉门罢斥堠,甲第始修营。

  位登万庾积,功立百行成。

  天长地自久,人道有亏盈。

  未穷激楚乐,已见高台倾。

  当今麟阁上,千载有雄名。

  虞羲登临汉塞雄关,遥想当年霍将军“汗马出长城”,“乘墉挥宝剑,蔽日引高旌”的壮观场面,感慨天长地久,人道亏盈的沧桑变化。

  (四)隋炀帝观风巡塞北

  隋大业三年(607),“发丁男百余筑长城,西距榆林,东至紫河(即今右玉境内的苍头河),一旬而罢”。隋炀帝的观风行车沿苍头河北行出塞,还派出六万多士兵为其修筑道路。为此行,隋炀帝写下了《幸北塞》以抒怀。

  鹿塞鸿旌驻,龙庭翠辇回。

  毡帐望风举,穹庐向日开。

  呼韩稽颡至,屠耆接踵来。

  索辫擎膻肉,韦鞴献酩杯。

  何如汉天子,空上单于台。

  (五)唐太宗饮马长城窟

  隋炀帝风光出塞,唐太宗也不逊色。唐贞观四年(630),李靖带兵10万,进驻静边军(即今右卫境内),从杀虎口出塞,进攻突厥,消灭20余万众。为了这一大捷,唐太宗李世民写下了《饮马长城窟》:

  塞外悲风切,交河冰已结。

  瀚海百重波,阴山千里雪。

  回戍危烽火,层峦引高节。

  悠悠卷旆旌,饮马出长城。

  寒沙迷骑迹,朔吹断边声。

  胡尘清玉塞,羌笛韵金钲。

  绝漠干戈戢,车徒振原隰。

  都尉反龙堆,将军旋马邑。

  扬麾氛雾静,纪石功名立。

  荒裔一戎衣,灵台凯歌入。

  (六)刘沔伤感蹄窟岭

  唐代诗人刘沔,或许是听到在右玉境内的卧羊山上有蹄窟岭,传说为昭君出塞时马蹄踌躇不前所至,于是大发感慨,写下了如下诗篇:

  汉宫岂不死,异域伤独没。

  万里驮黄金,蛾眉为枯骨。

  回车夜出塞,立马皆不发。

  共恨丹青人,坟上哭明月。

  “立马皆不发”,盘石成蹄窟。可能就是诗人遥想当年昭君出塞时的意境。

  (七)明代将士苦征战

  明代,杀虎口是九边重镇第一关,诗中既有出征将士的威武雄壮,也有孤城落日的苍凉;既有对阵亡将士的凭吊,也有对战争惨绝的哭诉。

  唐龙的《秋日出塞》,就写出了金戈铁马、气壮山河的雄风。

  五鼓严军令,平明出塞行。

  青霄横杀气,白日振军声。

  野阔千营肃,秋高万马鸣。

  单于皆遁北,不用筑长城。

  霍鹏的《塞上吟》,更是“横扫千军如卷席”,气吞万里如虎。

  昔道金河冷,今来玉塞凉。

  关门屯虎豹,斧钺扫豺狼。

  剑拂口枪影,旗摇太白光。

  韬钤常在箧,持此报天王。

  到了“土木之变”后,于谦“精忠报国”,赤胆忠心捍卫明廷,他的《塞上即景》,就是明证。

  目极烟沙草带霜,天寒乞暮景苍茫。

  炕头炽炭烧黄鼠,马上弯弓射白狼。

  上将亲平西突厥,前军近斩左贤王。

  边城无事烽尘静,坐听鸣笳送夕阳。

  然而,到了嘉靖时期就不一样了。连年的战乱,边城不堪负重,民怨鼎沸,听听李梦阳的《朝饮马送陈子出塞》吧。

  朝饮马,夕饮马,水碱草枯马不食。

  行人痛哭长城下,城中白骨借问谁?

  云是今年筑城者,但道辞家别六亲。

  宁知九死无还身,不惜身为城下土。

  所恨功成赏别人,去年贼掠开城县,

  万里黄尘哭震天,城门尽闭无人战。

  今年下令修筑边,丁夫半死长城前。

  城南城北秋草白,愁云日暮鸣胡鞭。

  嘉靖三十六年冬,“俺答汗率众围右卫城,至明年夏,凡八阅月,城中将士军民死守,几陷”。这是《朔平府志》的记载。再听听诗人王世贞的《战城南》吧。

  战城南,城南壁,

  黑云压我城北,

  伏兵捣我东,

  游骑抄我西,

  使我不得休息。

  黄尘合匝,日为青,

  天模糊,钲鼓发,乱欢呼,胡骑敛。

  飚迅驱,树若荠,草为枯,

  啼者何,父收子,妻问夫。

  戈甲委绩,血淹头颅,

  家家招魂人,队队自哀呼。

  告主将,若不知,

  生为边陲士,野葬复何悲。

  釜中食,午未炊,

  惜其仓皇遂长诀。

  焉得一饱,为野风骚,屑魂依之,

  曷不靓主将高牙大纛坐城中,

  生当封澈侯,死当庙食无穷。

  明隆庆四年,明廷与鞑靼议和,在长城关隘开设马市,杀虎口就是开设的马市之一。每当互市期间,鞑靼人“每日蜂聚堡城,任意流连,信宿不去”。诗人方日乾的《行边》,描述了这一盛况:

  关城西望路迢迢,玉鬣嘶风铁马骄。

  日逐年来常款塞,雁门新出霍嫖姚。

  和平互市,给长城内外带来了祥和、和谐的气氛。诗人郭性之《巡边夷人进酪酒罗拜》就描述了这一景象:

  靖朔楼头俯大荒,叩关籍颡左贤王。

  马来汗血变成锦,酪荐叵罗露带香。

  胡虏已修三世贡,吴钩空拂九秋霜。

  自惭坐啸浑无事,食口心惊两鬓苍。

  (八)清人吟咏歌盛世

  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初七,西征凯旋,在杀虎口设御宴宴请西路军有功将士,康熙皇帝吟诵《瀚海》诗:

  四月天山路,今朝瀚海行。

  积沙流绝塞,落日度连营。

  战伐因声罪,驱驰为息兵。

  敢云黄屋重,辛苦事亲征。

  清廷西征,杀虎口商贾云集,南来北往,成为北方最大的商埠。为此诗人洪亮写了如下诗篇:

  谁跨明驼天半回,传呼布鲁特人来。

  牛羊十万鞭驱至,三日城西路不开。

  随着经济的繁华,杀虎口的山川焕其光,草木发其华。被誉为恒阳八景的景点,杀虎口就有两处。一在杀虎口东的樊家窑,因奇岩壁立,碧水潺潺,清雍正年间朔平府知府刘士铭以《混元流碧》咏之:

  翠丹梯白玉京,钧天谁弄素琴声。

  银河直泻三千尺,绛节高居十二城。

  细麦含风摇涧碧,垂杨笼日助泉清。

  恩波洵不遗穷谷,帝力高深未易名。

  在欣赏此间秀美山川之际,刘士铭可能想起了康熙皇帝为杀胡堡题名,改“胡”为“虎”,没有为“混元流碧”也题个名,因而写出了“恩波洵不遗穷谷,帝力高深未易名”的诗句。

 

  在杀虎口南马营河与苍头河的交汇处,有一处被誉为“兔渚回纹”的景致。据《魏书·太宗纪》记载:明元皇帝拓跋嗣于泰常六年“秋七月,西巡,猎于柞山,亲射虎,获之,遂至于河。八月庚子,大狩于犊渚”。按《山西通志》:“犊渚乃右玉北马营河‘兔渚回萦’。”一千多年之后,刘士铭来到这里,大发思古之幽情。诗曰:

  发源驼岭历龙沙,归注黄河到海赊。

  清处讵同饮马窟,涛来拟欲泛仙槎。

  苍波古戍孤云落,岸草汀烟燕子斜。

  漫道环城如带水,诈霖鹿塞润桑麻。

  杀虎口,作为西口古道,记忆着王朝更替的历史兴衰也记忆着人间古往今来的悲欢离合。

       一曲“走西口”,传唱数百年,越唱越红火。(本文章来源于朔州市新闻中心)